多因主管引流不畅,或外口闭合,再次形成脓肿时脓液向周围其他部位扩散,穿透皮肤和黏膜形成空腔和盲管。如屡次复发,可形成多个支管或盲管。它的存在提示肛瘘始属单纯性,但因主管弯曲,腔内感染物质引流不畅、阻塞、重新感染,形成新的支管,使肛瘘复杂化。多个支管潜行汇合成一主管,开口于皮肤,增加手术难度,这亦是为何瘘管需多次手术却难以根治的因素之一。
瘘管腔内为感染性分泌物(即脓液、坏死组织、血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质等)。瘘管壁主要是增生的纤维组织,管内壁为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构成,外部包绕着大量的纤维组织。
外口系肛周脓肿后遗所致,是瘘管通向肛周皮肤的开口,多位于肛管周围皮肤。它距肛缘的距离、数目、形态及大小等情况有差异。
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5:1)。
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因此,一般有肛管直肠周围感染或脓肿病史。初期症状由引起脓肿的原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特点,但多数都存在怕冷发热,肛门周围发红、肿胀、跳痛,食欲差,大便秘结,坐卧不宁等。
不断排出脓血性分泌物是肛瘘最常见的症状。排出脓性分泌物的多少是根据瘘管形成的时间、瘘管的长短以及内口大小不同而异。
若瘘管引流通畅,肛瘘平时一般不疼痛,仅感觉在外口部位发胀不适,行走时加重。如脓液存积于管腔内引流不畅时,则局部胀痛,并有明显压痛,脓肿穿破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的反复发作是瘘管的临床特点。若内口较大,粪便进入瘘管,则有疼痛,排便时疼痛加重。单口内瘘常见直肠下部和肛门部灼热不适,排便时感觉疼痛。
肛缘索条状硬块,常为患者的主诉之一。炎症急性发作时,外口若封闭,引流不畅则肿块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