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失调因素所致的气虚、血虚、气血两虚、血瘀均可产生肛肠疾病。
《诸病源候论》有云:痔久不瘥,变为瘘也。又如《疡科选粹》:痔疮绵延不愈湿热痰久,乃穿肠透穴,败坏肌肉,销损骨髓,而为之漏焉。
由肛痈发展《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说:“漏,大多由肛门痈发展而来。患部破溃,流脓血,黄水,日久患部形成孔窍,转而结成瘘管,不易痊愈。” 以上病因既可单独致病,亦可合并致病,或互为因果,使病情复杂化,因此,审证求因时要全面分析。
肛腺开口于肛窦,肛窦的开口又向上呈漏斗状,发生腹泻时,粪便擦伤肛瓣也可引起肛窦炎,肛腺继发感染,特别是肛腺囊肿更易因阻塞而感染。
中央间隙感染(central space infection):中央间隙感染学说认为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的第一阶段是在中央间隙先形成脓肿,然后沿纤维隔蔓延,向下至皮下间隙形成皮下脓肿,向内形成瘘管入肛管,向外至坐骨直肠窝形成坐骨直肠窝脓肿,向上经括约肌间隙形成括约肌间脓肿,再沿此间隙向上可达骨盆直肠间隙,形成骨盆直肠脓肿。
机械性损伤,如枪弹贯通伤、刀伤、骑跨伤、坠落贯通伤等;II.肠道异物损伤,如异物吞入嵌顿入肠壁及肛管所致的局部感染、肛门镜检查等;III.食物刺激,摄入大量刺激性食物而损伤肠壁等。
I.痔结扎术;II.肛裂切缝术;III.激光或冷冻术;IV.痔核冷冻术;V.各种吻合口炎症感染,如直肠癌、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形成吻合口瘘;VI.会阴部的手术,例如内痔注射过深或手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缝合后感染,前列腺、尿道手术后感染等,均可波及肛门直肠引起脓肿及瘘,肛管疾病手术后可能形成慢性感染灶,在内括约肌切断或闭合性痔手术后可能形成肛瘘。
肛裂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反复发生感染的肛裂可以合并皮下瘘,但是肛裂合并的肛瘘一般位于前后正中,不涉及肌肉,比较表浅,容易处理;II.痔一般不会继发肛瘘,但是血栓性痔溃烂感染后可形成皮下或黏膜下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