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是一种反射性运动。当粪便进入直肠时,粪便对直肠的充盈间接地刺激了耻骨直肠肌肉内牵张感受器,其冲动沿着骶神经或是盆神经、腹下神经的传入纤维传至排便中枢,位于骶髓中的排便中枢发出冲动沿盆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传出,引起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松弛,肛直角伸直,肛管直肠呈漏斗状使粪便排出体外。
排便的节制机制是指延缓排便、鉴别排出物性状以及保持在睡眠状态下控制排便的综合能力。
贮存节制又称为结肠节制,主要是指结肠和乙状结肠有适应性反应,延缓肠内容物的通过,调节肠腔内压力,参与排便的节制能力。
直肠肛管壁内感觉神经末梢主要位于齿状线以上10~15mm至肛缘皮肤,主要包括感受痛觉的游离神经末梢、感受触觉的Messner小体、感受冷觉的Krause终球、感受压觉和张力觉的Pacinian小体和Mazoni 小体、感受摩擦觉的Genital小体等。在不同的部位,神经末梢和感受器的密度有明显的差异。Gould等发现游离无包膜的神经末梢在齿状线处较多。Kadanoff等报道有2/3的感受器集中分布于栉膜区,肛周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与其他部位的皮肤基本相近。这些感受器的存在对于确保局部有精细的辨别能力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排便的节制。齿状线上10~15mm以上的直肠黏膜内尚未发现有感受器,黏膜下有丰富的念珠状无髓神经纤维、神经干、Messner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过去曾认为在这些区域内存在一种上皮内神经末梢,属于直肠的牵张感受器,现在已基本否定。
直肠壁外感受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直肠壁外感受器主要位于耻骨直肠肌和盆骨底组织内,是排便节制的重要感受器。
良好的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是排便节制的重要基础之一,内括约肌发挥了重要作用。
肛管直肠内压测定结果显示,肛管是个高压区,其平均压力为3.3~16.0 kPa,而直肠内平均压力为0.67~2.7kPa,肛管高压区的存在对排便节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屏障。
在静息状态时肛管在耻骨直肠肌环的牵引下呈封闭状态,耻骨直肠肌持续性收缩而形成约90°~100°的肛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