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绝大多数肛瘘都可治愈,少部分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肛瘘应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予以治疗,如克罗恩病、结核性肛瘘等。
肛瘘反复可能是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术后换药护理不当、体质、饮食作息等单个或多个因素导致的。
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低位复杂性肛瘘多数可以治愈,高位复杂性肛瘘治愈率稍低,伴有其他导致肛瘘疾病者治愈率进一步降低。
肛周反复流脓肿痛不是肛瘘的独特临床表现,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这些症状,如骶尾部畸胎瘤感染瘘、骶尾部骨结核、肛门周围毛囊炎和疖肿等。
诊断肛瘘主要通过临床症状、专科检查、辅助检查(血常规、肛周或直肠腔内超声、核磁等)确诊,但需与化脓性汗腺炎、骶尾部畸胎瘤瘘、晚期肛管直肠癌、肛门周围毛囊炎和疖肿鉴别。
肛瘘急性炎症期宜及早手术,慢性肛瘘多数可选择择期手术,但一般不宜拖延太久;少数肛瘘合并其他疾病需要综合评估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肛瘘急性炎症期可有全身感染症状,可能发展为败血症、脓毒血症,进而危及生命。慢性肛瘘迁延不愈,病变部位长时间接受炎症刺激会有癌变可能,因此肛瘘应尽早治疗。
虽然肛瘘多数由肛周脓肿未愈发展而致,但并不意味着肛瘘比肛周脓肿更严重,肛瘘非活动期临床症状反而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