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9
926
肠道疾病
你有没有过这样绝望的经历:使出全身力气,但还是颗粒无收。已经3天没有便便了,感觉肚子像要胀裂开,吃什么东西都没味道......
同样是便便,为什么有人一泻千里,有人却难于上青天呢?要明白这个问题,还得从便便的形成开始说起。
你吃下去的食物是便便最初的原料,它们被小肠吸收以后,剩下一些没啥养分的食物残渣。
这些残渣中的部分水、维生素、电解质等被结肠吸收,剩下的被捏成便便送到直肠。
直肠负责准许便便通过,短期内可以储藏便便。当便便在直肠警戒线堆积到一定警戒线时,排泄的信号就报告给大脑,触发“排便”功能。
便便就顺利从菊花发射出来了。
那便便拉不出来,究竟卡在哪个环节呢?我们来逐个筛查一下。 (1 )原材料不足 如果吃进来的食物少,便便形成的原料就不足,便便达不到警戒线排放标准。只能等它们攒够数量后,才能统一发射。
中招人群:爱美的减肥人士、咀嚼能力弱,吃得少的老年人
(2)原料成分不好
便便在形成过程中,水分不断被吸收走。
如果原料中水、膳食纤维少(膳食纤维可以留住肠腔水分还能增加便便的体积),便便就容易又干又硬,运输难度增加了,排泄难度也增加了。
中招人群:不爱喝水的人、膳食纤维摄入量少的人
(3)动力输出不够
要把那么多便便运出去,全靠我们一身平滑肌的缩放产生动力,一点点地把便便往前运。
有些喜欢久坐、躺着不爱动的人,搞得我们也失去活力,运送能力直线下降,延长了便便的滞留时间,搞得便便又干又硬,最终搞出来便秘。(孕妇由于孕激素增加也容易让结肠运输能力变弱)
中招人士:孕妇、懒人
( 4 )信号接收混乱
当便便达到发射量时,会上报大脑请求排便。然而在这紧要关头,大脑如果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下,就会完全忽视排便的请求,导致有便不能排。
如果经常有便不排便便会越积越多,直肠还会慢慢习惯超标的便便,导致阈值升高,对便便容量的敏感性变差,引发功能性的便秘。
中招人士:压力大、平时爱憋屎的人
(5) “发射口”堵塞
在排便的过程中,如果盆底和肛门的肌肉出现解剖和功能异常,失去了有效的协调性(如直肠黏膜脱垂、内套叠,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痉挛等)。
导致无力排出大便或菊花不能顺利打开,便便就会堵塞在肛门发射不出去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
中招人群:多见于女性、尤其是产妇及中老年妇女
拉不出便便别焦虑,人一两次拉不出来不是便秘,一周周不低于3次就是正常的。
出现以下情况,有可能是便秘:
☑ 每周排便次数< 3次
☑ 排便困难(比如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需辅助排便)
☑ 粪便干硬
如果便秘持续至少6个月,则是慢性便秘。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可以按照上面的建议,对症处理,改善生活方式。 如果排便依然不畅,建议找医生查找便秘原因。
部分内容转载网络, 如有违规或侵权, 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