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1
1699
著名中医肛肠专家丁泽民教授塑像在南京市中医院揭幕
11月12日,南京市中医院举办了首届科教周。这次科教周活动的“开场锣鼓”非常响亮——隆重地庆祝该院中医肛肠专家丁泽民教授从医70周年活动。并于当天举行了著名中医肛肠专家丁泽民教授塑像揭幕仪式,南京市政府许仲梓副市长、省卫生厅吴坤平副厅长为丁老的铜像揭幕。
丁泽民教授出生于1920年,江苏江都人,曾任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学会主任、第五届亚太地区肛肠学术会议大会执行主席,是全国百名老中医之一。丁老出身于中医世家,是蜚声海内外的江苏“丁氏痔科”第八代传人,幼承庭训,16岁起随父行医,早年就读于南京“国医专科学校”(国医馆)。先后在扬州、南京地区开办诊所,并逐渐享誉大江南北。1956年,他放弃私人诊所的优厚收入,将祖传的专科器械及验方献给政府,创建了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五十年代,丁老研制改进我国传统的枯痔药物,将含砒的枯痔散改为无砒枯痔液,并改进了治疗方法,保持了传统疗法的优势,又避免了砒对人体的药物不良反应,受到卫生部的嘉奖,出席了群英会。他将凝聚了数百年祖传的中医专科传统方剂药物无私地奉献给国家,研制的专科制剂药物30余种沿用至今,长盛不衰。七十年代,他在我国最早将二氧化碳激光新技术应用于肛肠疾病的治疗。八十年代,他又对痔病的传统结扎疗法展开了系统研究,研究出分段齿形结扎法治疗环状痔及三、四期内痔,较好地解决了术后肛门狭窄、肛管缺损、泄漏分泌物等难题,此项研究成果获198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九十年代,他对复杂性肛瘘治疗提出保留括约肌手术方法,保护肛门功能的微创治疗方法,获得国内外同道的认同、赞许。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单纯西医治疗虽然近期疗效较好,但难以避免使用激素的副作用。他运用整体中药内服,局部中药保留灌肠的疗法,取得了较为巩固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他还主持编写完成了《丁氏痔科学》,在国内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为了表彰他在肛肠专科事业发展方面的卓越贡献,1959年、1990年他曾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还被评为南京市科技功臣,受到重奖。丁老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在中医肛肠界享有极高的声望,蝉联多任中华中医学会肛肠学会会长。
据悉,丁老的塑像位于南京市中医院内的著名历史文物飞虹桥旁,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南京中医药大学敬赠,南京艺术学院著名艺术家设计制作。据该院李俭院长介绍,这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次为在世的老专家塑像,充分体现了全国中医界对丁老人格、品德、精神的肯定与颂扬。丁老的杰出贡献不仅在于对医疗界的影响深远,对南京科技界来说,也起着振奋人心、激励后学的一面旗帜的作用。丁老刻苦钻研、谦虚谨慎、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不断实践的创新精神;甘当人梯,培养人才,诲人不倦的无私精神;呕心沥血,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德技双馨的大医精神都是值得医务人员好好学习、发扬光大的。丁老的精神和境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丁老的人格和品德是白衣战士最杰出的代表!该院医务人员将以丁老的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为目标,传承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医学精华,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在丁泽民教授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他的四个儿子全都走上了从医的道路,并且事业有成。他的大儿子丁义山从军队医院转业后开设了一家肛肠病医院,二儿子丁义江现在是中华中医学会肛肠学会会长、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三儿子丁义涛是南京鼓楼医院院长,四儿子丁义林是南京市口腔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他们当天都参加了塑像的揭幕仪式。记者采访了丁义江教授,他说,父亲的治学精神、为人品格、处世态度给我们四兄弟很大的影响,正是在他的教育和鼓励下,我们才能够收获事业的成功。
————————————文章转载于江苏卫生健康委员会
部分内容转载网络, 如有违规或侵权, 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