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宿主的遗传因素

2022/08/02

762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非洲HP感染率很高,但CAG或胃癌的发病率却很低,这一现象被称为“非洲之谜”,这些现象提示宿主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在宿主的遗传基因方面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如:白细胞介素(IL)-1β基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它们的基因表达产物IL-1B,TNF-a均为酸抑制药,亦为宿主对感染反应的关键介质。IL-1β具有促炎症特性,有利于抵抗病原菌感染,抑制酸分泌,并具有细胞保护作用,促进损伤愈合和恢复黏膜完整性,对HP感染的自然病程有深刻的影响。


  TNF-α在HP感染进程中也是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当HP感染时,活跃的炎症反应可使IL-1β和TNF-α分泌增加,有利于消除HP感染,但伴随的酸分泌抑制可使细菌定殖和感染扩展到胃体黏膜,广泛的胃体感染使酸分泌持续抑制,并导致腺体丢失和胃黏膜异型增生。Furuta等证明I-1B-511T+增加日本人中低胃酸和胃黏膜异型增生的危险性。


  最近报道发现Y干扰素(IFN受体基因)IFNGR1的多肽性与HP感染相关。在高加索人群中,IL-1基因簇和TNF-α可导致严重胃炎,进行性胃黏膜萎缩和低酸分泌,最终发生胃癌。通过这些基因多肽性的研究能鉴别宿主与HP相互作用时哪个患者易于发生低胃酸和异型增生,哪个患者可将感染局限于较小范围,机体有相对较好的保护,不会引起胃黏膜严重的炎症、萎缩、肠化、癌变,为我们今后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部分内容转载网络, 如有违规或侵权, 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